孩子的敏感期如何教育

2024-05-18 18:47

1. 孩子的敏感期如何教育

孩子敏感期,大约有九个。比如空间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等。这里不可能一一阐述。
只取持续时间最久,也正是我家宝宝现在在经历的秩序敏感期来说说如何教育吧。
 
 有一天,润润玩的好好的,突然间大哭起来。我和他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又安慰又哄他,直至他哭声停止,情绪平复。
后来我发现,原来他大哭的原因,是因为他爸爸把门给关上了。他是想门都应该是他来关的。他一时表达不了,只有以哭声表示抗议。
最近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必须他自己亲自扔垃圾,自己亲自关上窗帘,自己亲自翻书等等,否则都会大哭大闹或者乱扔东西。
所谓的terrible2吧。我们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学到了这是他秩序敏感期的特点。我也经常会翻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敏感期》一书,也经常分享给他爸爸看。他爸爸现在也不敢再给孩子贴上“不乖脾气臭”的标签了。

 
这个时期的父母,也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包容心,去等待这个阶段的顺利通过。我们只能多陪伴孩子,倾听孩子,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接受他的这样一个成长阶段,同时也可以趁这个阶段培养他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哦。

孩子的敏感期如何教育

2. 孩子的敏感期如何教育?

泰来今年6岁,从泰来出生后,妈妈就预备了一本成长笔记,准备泰来18岁的时候交给他当做“成人礼”。这本成长笔记还有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上面记录了孩子的表现和妈妈的心情,然后用红色的笔写下孩子的表现和原因。虽然带孩子很辛苦,但是每当翻开这本笔记时,妈妈的脸上总是会露出幸福的微笑。 “我的宝宝非常可爱!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3个月了!离开他一会儿我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每天我都会拿着玩具在他的跟前晃,他的眼睛也会跟着玩具滴溜溜的转来转去。孩子的眼睛真的很纯净,黑白分明。不写了,我要去看宝宝。”孩子感官的发育中,最先发育的是视觉。视觉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1岁之前的婴儿期。3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的眼睛已经可以跟随物体运动,也能把视线固定在某一个物体上。所以,有色彩或者运动的物体都能吸引孩子,这些都能促进孩子视觉的发展。 “泰来到底喜欢谁呢?前两天我们和泰来一起睡觉,他爸爸随手抓过我的枕头放在了头下边,泰来使劲推开了他爸爸,嘴里嘟囔着;‘那是妈妈的枕头,爸爸不能用!’我当时心里乐开了花,很骄做地冲着老公挤眼睛!结果昨天泰来又发生360度大转变。我们去旅游,我拿过他爸爸的帽子戴上,没想到冲冲一下就把我头上的帽子摘了下来,给他爸爸戴上了。这下轮到老公冲我挤眼睛了。”其实这与孩子喜欢谁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他正处在秩序敏感期,对物品所有者的秩序感非常敏感。孩子都需要一个有序的环境来帮助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孩子更适应环境,行动更具有目的性,并且在建立秩序感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泰来今天变成了一个‘坏孩子’。我去幼儿园接他的时候,他竟然对我说了一句:“坏妈妈,我踢死你!’听到这句话,再看看孩子那认真的表情,我的心里难受极了!”这是孩子进入了语言敏感期。当孩子的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之后,他会发现语言具有力量,尤其是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竟然可以产生让别人生气的力量!所以孩子骂人的时候是在验证语言的威力。此时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做出任何反应”。“泰来学会走路以后,活动范围增大了,喜欢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今天我不小心把他的一个小盒子打翻了,里面的东西都是泰来的‘宝贝’:纸片、树叶、纽扣、玻璃球等……看到自己的‘宝贝’被打翻,他迅速跑了过来,把这些东西一个个捡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小盒子里。这孩子,以后不会成为‘破烂王’吧? 其实孩子不是爱上了“收破烂”,而是他进入了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喜欢观察和收集琐碎的事物。如果这时候忽视了对孩子观察细微事物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粗心的人;如果对孩子的引导得当,那么孩子就会具备惊人的观察和探索能力。泰来妈妈的这本笔记记录了孩子每一天的变化。而6岁前孩子的成长确实可以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来形容。因为此时他们正处在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内,在这些时期,孩子受到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个事物的特质,并且不断实践。每通过一个敏感期,孩子的智力水平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孩子在敏感期的行为是多样的,而且富于变化性,成人有时候会很难理解,无法理解的时候不妨放手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千万不要让他失去这一生只有一次的特殊生命力。▍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图片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内容来自: 宝宝知道App用户 $深圳优优妈妈$

3. 如何把握孩子敏感期教育

何谓敏感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後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特梭利将它形容为心灵的火焰,蒙特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根据蒙特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1)  语言的敏感期(2个月~8岁)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是心理发展中最艰难与复杂的工作,然而,处于敏感期的儿童能够比成人更加巧妙地完成这个艰难的语言学习工作。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出生后2个月开始到8岁。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儿童先是对人的声音感兴趣,在感受声音的基础上,对词和语言的复杂结构产生兴趣,然后有意识地吸收。在这一敏感期内,孩子都经历了牙牙学语、说出单词、将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句子,然后到模仿更复杂的句子结构的阶段,并进而到学习新的语法形式和谈话的阶段。
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牙牙声学语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事情,但幼儿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能够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2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2)感官的敏感期(0岁~6岁)
感官的敏感期是孩子从出生到6岁这一阶段,其中在2岁半左右时达到高峰,表现非常明显。孩子在2岁时,对细微的物体,如成人注意不到的小昆虫、一幅画的背景上的小东西发生兴趣病机以极大的关注,这种对细节的关心不仅使儿童有选择地注意周围的环境变化,而且引发了儿童的有关活动,从而使儿童的感官更加敏锐。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敏感期内可以毫不费力地学习几何形体,辨别颜色、方向、声音的高低以及字母的形体,这些均为以后更高层次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吸收周边事物;3~6岁则更能透过感官分析,具体地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凳,使孩子的感官更加敏锐,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能。
蒙台梭利强调,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准备多样的感官教具,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边事物,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3)秩序的敏感期(2岁~4岁)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敏感的。在儿童的发展中,秩序的敏感期在儿童人格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最早出现于儿童2岁左右,大约持续两年,3岁左右表现最为明显。“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在儿童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快乐就是在适当的地方找到物品。”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从属于儿童对他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感知;另一种是内部的,这种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他们的相对位置。如果儿童发现物品的放置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发脾气。为了适应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期,蒙台梭利要求“儿童之家”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有固定的位置,而且还规定了适用物品时的规则、方法和具体的动作程序。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地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了,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以及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去建立起他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只能也因而逐步建构,这一点家长不可忽视。
曾经有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请了一个保姆,这位保姆在给孩子洗澡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建立了一种秩序性使孩子从不喜欢洗澡到喜欢洗澡,后来呢又换了一个保姆,这个保姆在给孩子洗澡时拽着胳膊就是胳膊拽着腿就是腿,毫无秩序性,孩子也因此渐渐地由喜欢洗澡到不喜欢洗澡,然后母亲又把先前那位请回,孩子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4)细节的敏感期(0岁~4岁)
蒙台梭利认为,从出生后的第二年开始,儿童开始对大人不曾注意的小物体,比如不起眼的小东西感兴趣。儿童聚精会神地凝视着那些我们毫不注意的东西,这一现象可以作为儿童存在精神生活的证据。儿童的心理个性跟我们成人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蒙台梭利指出:“一个全神贯注于细枝末节的儿童必然带着议定程度的轻蔑看待我们,因为他不懂得心理综合,而我们通常是做这种综合的。结果,她必然把我们看成是一个多少有点无能的人,一个不能正确理解的人。从儿童的角度看,我们很不精确。”

(5)运动的敏感期(0岁~4岁)
在从出生到4岁这段时间内,儿童喜欢活动而且动作逐渐完美,这为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完全熟练某一动作,不仅对身体、对精神的正常发展有所帮助,而且甚至对人格形成也有影响。”反之,如果这一时期缺乏运动,就要导致儿童对运动缺乏自信,动作缺乏协调性和精神上的不满足。开始时儿童喜欢爬,然后喜欢行走,到后来喜欢经常地抓握东西,4岁左右喜欢闭着眼睛靠手触摸来辨认物体,并用手和身体做各种较为复杂的动作。
2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最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因为这不仅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其智力发展。

(6)书写和阅读的敏感期(3岁半~5)
蒙台梭利认为,书写和阅读的最佳年龄在3岁半~5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对几何图立体图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且出现“书写爆发”现象,即儿童很喜欢写和画,不久儿童便对计数、大小比较等感趣。在阅读中,吸引儿童兴趣的是文字的形状及不同文字所具有的不同声调,书写和阅读能力是同步发展的。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书写和阅读训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发展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选择多种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就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7)工作的敏感期(3岁~7岁)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工作。她认为儿童的工作是一种“无意识的工作”,儿童必须通过工作使自己达到发展的目的。儿童工作的敏感期是3岁~7岁。在这段时间内,儿童就像一个“工作狂”,以令人惊讶的热情投入工作。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孩从早晨开始进行乘法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午饭后,他第一个跑进教室,取出上午的工作材料又一直工作到放学为止。蒙台梭利不仅把工作的敏感期看作一个独立的敏感期,更认为工作是儿童得到各种发展的基础。

(8)生活规范、社会礼仪的敏感期(2岁半~4岁)
2岁半~4岁是形成“正确生活规范”的最佳时期。儿童不仅对外界的感觉印象有所关心,而且对自己的行动也开始注意。例如,儿童细心、轻巧地学习开关窗户、优雅地用餐、喧闹的方法、步行坐姿、举止动作等生活规范,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外,这一时期是儿童开始萌发社会性意识,结交朋友、组织团体、学习待人接物等礼仪方面的敏感期。

(9)文化的敏感期(6岁~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到了6岁~8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九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   
蒙台梭利首次提出儿童敏感期教育问题,要求在儿童敏感期时适时加强儿童的教育。敏感期是获得某种能力的最佳阶段,如果家长能够捕捉住信息,对敏感期孩子进行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可以轻松且有效地获得各种能力。例如特小的孩子不管大人吃饭、说话都特别注意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咿咿呀呀学语声音。这说明他们已有口语敏感期;再如,一开始让他学叫爸爸、妈妈,但是过了很长时间后他们才会叫,这说明孩子在学习语言时有一个沉默期,通过内在系统感化进入爆发期阶段几即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并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对儿童敏感期需求的满足就是对儿童成长的满足,而成长是每一个儿童的权利。如果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变得优秀,此刻就应该耐心地等待孩子完成自己的探索工作。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时期,这种敏感时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蒙台梭利强调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如何把握孩子敏感期教育

4. 幼儿敏感期教育

  很多育儿问题,其实都符合一定的成长规律,都是有某种规律可循,当你了解这种规律或因果关系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变成尊重宝宝成长的天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幼儿敏感期教育,供大家阅览!
   
      
         幼儿敏感期教育知识   
      什么是敏感期?
   
      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感觉。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 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
   
      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经过这个时期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同一个时期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感。
   
      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例如:绘画。如果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让他画也没什么兴趣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敏感期。(郑重提醒: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不同,敏感期时间会有所差异,但是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宽松,没有压抑或者特殊经历的孩子通常会在这个年龄阶段内。)
   
      1.光感的敏感期 0-3个月
   
      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对光感非常敏感,这时宝宝需要适应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差,所以白天要拉开窗帘,晚上要关灯睡觉,让宝宝适应自然的光线变化。
   
      建议:可以给宝宝多看黑白图。
   
      2.味觉发育的敏感期 4-7个月
   
      特点:宝宝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觉到甜、咸、酸等味觉。
   
      建议:添加辅食的开始,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清淡,保护好宝宝味觉的敏感程度。辅食要从糊状开始添加,慢慢接近大人食物,0-24个月宝宝具体添加食物步骤可以翻翻修爸爸之前发的文章。
   
      3.口腔的敏感期 4-12个月
   
      特点:这时宝宝喜欢吃手,他在用口进行尝试、感觉,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
   
      建议:请妈妈们给宝宝口腔发育的机会,让宝宝吃个够,不要无情的把宝宝的手从他嘴里拿开。
   
      4.手臂发育的敏感期 6-12个月
   
      特点:这个时候孩子喜欢扔东西,这时最早的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
   
      建议:请看护者不要管制宝宝这个行为,在保证安全和不搞大破坏的前提下,让他扔个够。
   
      5.大肌肉发育的敏感期1~2岁 小肌肉1.5~3岁
   
      特点:喜欢扶、站、努力行走。
   
      建议:两 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活泼好动的时期,此时给予他充分的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熟悉更多的肢体动作,和他一起作许多游戏运动,使各种肌肉得到训 练,增进亲子关系,并且还能使左右脑均衡发展。在动作敏感期,精细动作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还可以增长智力。
   
      6.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特点: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他常常会做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叶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摆弄着花手绢怎么看也不烦,我们不明白的他们却能从中看到更多的奥秘。
   
      建议:此时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带着疑问和想法去认知世界,再好不过。
   
      7.语言敏感期 1.5岁-2.5岁
   
      特点: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甚至是胎儿期。对着胎儿说话,婴儿的咿咿呀呀学语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
   
      建议:大 自然赋予了孩子这种能力,从观看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型直到突然开口说话,这个过程就是语言敏感期积攒的力量。有些孩子说话晚,如果不是病症,那么就有可能是 环境的影响所至,不管他会不会说话,我们都要不断给他注入“养分”,多和他说话、听听故事,当他需要表达自我感受时,自然就开口说话了。同样,良好的语言 教育会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学会与人交往。
   
      8.自我意识的敏感期1岁6个月-3岁
   
      特 点: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现: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 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 的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年龄2-3岁。
   
      建议: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S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也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吧。(特别提醒:不要和孩子较劲,这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地过程.)
   
      自 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 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样一个能力。
   
      9.社会规范敏感期 2岁半-4岁
   
      特点: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的教养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抓住时机教养,有利于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
   
      建议:和更多的孩子接触。一般2岁半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准备入园了,幼儿园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环境。
   
      10.空间的敏感期 3-4岁
   
      特点:喜欢垒高高、三维、钻箱子等
   
      建议:可以多提供类似的玩具,同时可以在这个机会学习各种几何图形,对日后学习几何学奠定兴趣基础。
   
      11.色彩敏感期 3-4岁
   
      特点: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建议: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及相关书籍,为日后绘画兴趣奠定基础。
   
      12.逻辑思维敏感期 3-4岁
   
      特 点: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 地打破沙锅问到底。当我们一次一次地给孩子解答时,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建议: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如果家长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认知的速度是事半功倍的。
   
      13.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3-4岁
   
      特点: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都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这些工作。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议: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劲量不要打扰专心工作的孩子。
   
      14.藏、占有敏感期 3-4岁
   
      特点: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建议: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15.执拗的敏感期 3岁-4岁
   
      同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一样,这个敏感期对家长比较挑战!
   
      特点:3岁至4岁的幼儿进入执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岁就提前进入这一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儿 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 准确一些。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们确切知道,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 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建议: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来的快乐。怎样掌握变通的技巧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要注意的是,幼儿对秩序的要求起初并未达到执拗的程度,一开始他会不安、哭闹,随着自我的逐渐形成,他将这一秩序上升到意识层面,才开始变得执拗、不妥协。
   
      16.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3.5岁-4.5岁
   
      特 点: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时洒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苹果上不能有斑点;厕所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黄渍;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接着又上升到对规则的要 求: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须扔到垃圾桶里,没有垃圾桶就必须拿着;红灯亮了,即使马路上一辆车、一个人没有也不能过马路,已经 过了必须退回来,退回来也不行,谁叫你这样做了!
   
      建议:依然是尊重孩子!这时不要在意孩子一定要吃一个整个的饼子是否能吃掉,是否会成为他浪费的喜欢,等等,孩子的问题不要扩大化,在什么时间只针对什么事。
   
      17.诅咒的敏感期 3岁-5岁
   
      特点:“臭屁股蛋”、“屎巴巴”、“打死你”、“把你踢死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建议: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这并不是他真的想表达的,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18.打出生敏感期 4-5岁
   
      特点: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
   
      建议:家长们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19.人际关系敏感期 4.5岁-6岁
   
      特点: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建议:家长可以给一些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引导,不过身教大于言传。
   
      20.婚姻敏感期 4岁-5岁
   
      特 点: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 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 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建议:无论孩子想结多少次婚,喜欢多少朋友,家长都一定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21.审美敏感期 5岁-7岁
   
      特点: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起浓厚兴趣。
   
      建议:孩 子到了审美敏感期时总是喜欢化妆。当然,在成人眼里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这些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总在所有人面前走来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 夸奖之后,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转身又会到别的老师面前展示。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和打扮。在这个 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时,我们无需对美做任何评判。
   
      22.身份确认敏感期 4岁-5岁
   
      特点: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孩子在这个身份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开始透过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
   
      建议: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会很感兴趣,说不定你就培养出一个著名演艺家呢!
   
      23.性别敏感期 4岁-5岁
   
      特点:大概4岁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
   
      建议: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当然百科全书这时是最好的工具了。
   
      24.数学概念敏感期 4.5岁-7岁
   
      特点: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
   
      建议: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而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这时可以让孩子帮助家里买一些日用品,通过花钱锻炼数字能力及经济能力
   
      25.认字敏感期 5岁-7岁
   
      特点: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符号,我们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
   
      建议: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孩子也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
   
      26.绘画和音乐敏感期 4岁-7岁
   
      特 点:这是人生来俱有的智能。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 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
   
      建议:在这个敏感期的发展上,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的发展了。
   
      27.延续婚姻敏感期 5岁-6岁
   
      特点:5岁以后的这个敏感期是前一个婚姻敏感期的延续。
   
      建议:这个时候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只要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28.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 6岁-7岁
   
      点:孩子0~6岁的发展是一个人宏观发展的微观缩影,到了6岁他们就开始积极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比如选 举班长,实现自我管理,监督上课的时候谁没有进教室,吃饭前谁没有洗手,哪个孩子没有遵守幼儿园的规则……这些都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建议: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包括公益性的活动,比如:捡垃圾活动、自己做手工义卖捐助活动等,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时机。
   
      29.数学逻辑的敏感期 6岁-7岁
   
      特点: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之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建议:比如通过蒙特梭利的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这种方法学习的是数学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30.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 6岁-7岁
   
      特点: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比我们想象得要强烈的多,孩子在六岁前,总是能保持好学、好奇的品质。
   
      建议: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观察大自然。
   
      31.文化敏感期(6~9岁)
   
      特点: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建议:家长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以上31个敏感期基本可以涵盖孩子成长中的主要阶段。
   
      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机会。
   
      最后我们要怎样做呢?
   
      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别的自己,当我不能明了秘密时,能做的只是不打扰、等待和改变我们自己。
   
      猜你喜欢:
   
    1. 幼儿敏感期有哪些 
   
    2. 幼儿敏感期有哪些表现 
   
    3. 宝宝智力发育敏感期教育指南 
   
    4. 儿童人际关系敏感期 
   
    5. 幼儿教师必看书籍 
   
    6. 幼儿园致孩子家长的信 
   
    7. 三岁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大全 
   
    8.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5. 如何合理把握幼儿敏感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即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如何合理把握幼儿敏感期

6. 如何应对幼儿的情感敏感期

以前不会引发他哭泣的事情,而在情感的敏感期出现时他会委屈和哭泣。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一点点小矛盾,就立刻哭着说要妈妈,以前总是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现在忽然哭着不让妈妈离开,必须陪着他。
四五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并且可以理解并接纳和妈妈的分离了。但是在这个敏感期的孩子好像忽然变小了,而且在情感上很脆弱。这不但表现在为一点点小事都会哭得很伤心,而且也表现在不能和妈妈分离。许多妈妈都说这个时候孩子一下子变得很粘人,并且会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其实这个时候的孩子,只是透过外在形式上的“退缩”而去获得更多的爱和关注。因为这时的他们,正在为下一个阶段要面对外面的世界而积蓄能量。
  教育孩子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幼儿情感有很大冲动性,难于控制,但却有易变的特点。如:孩子有时情绪差,哭闹得厉害,抱过孩子后,马上转移其注意力,“我们的板凳是几号?找找看,是不是有人拿错了?”孩子注意力很快转移,情绪有效地控制住了。孩子稍大些时,就应训练他情感的自觉力了。如:“你是大哥哥姐姐了,要做个好样子。”  2“宣泄法”
  要善于对待孩子的情感表现。家长一般喜欢孩子积极情感的表现,不愿意看孩子消极情感的出现。其实,对孩子的有些消极情感也不妨让他表达出来,成人没满足他的表达出来,成人没满足他的某些合理需要,他跺脚哭闹也在情理之中,成人非要让他把不满的情绪压抑在心里是有碍身心健康的。所以,教孩子学会控制情感不等于不让孩子表现情感和适当的宣泄。  3“熏陶法”
  人的情感容易“传染”
,幼儿的情感更容易受大人的感染,所以,情感讲“熏陶”
。父母良好的情感特征,家庭和睦的生活气氛,是幼儿最佳情感心理的强大感召力量。如:家长对幼儿园表现出很向往的态度,让幼儿知道乖孩子才能送去幼儿园,才能学到许多本领,很快,孩子就乐意上幼儿园了。但往往有不少家长却不知不觉地把幼儿园或老师当成一张“王牌”来吓唬孩子:你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或我将会很晚地来接你。因此,家长首先应该成为情感丰富、积极向上的人。至少成人的不良情绪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随便表露出来。

7. 幼儿敏感期

  育儿专家小巫


  在我经常探访的一家育儿网站上,一位母亲自称“一个伤心的妈妈”,向大家诉说她的困惑。她给三岁的女儿总结了两项“缺点”——内向、胆小。具体事例如下:

  其一,某天晚上她带着女儿在饭馆吃饭,饭后要求女儿去收银台交钱,女儿不愿意去,妈妈“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女儿就是不肯。母女僵持了20多分钟,最终还是妈妈自己交了款。这件事情让妈妈“很伤心”,因为她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得到的结果却是女儿“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其二,只要上街,女儿就必须牵妈妈的手,少牵一会儿都不行。给妈妈的感觉是“她非常没有安全感。” 为了女儿,母亲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妈妈。“平时对她小心呵护的,就怕她没安全感。我有一个朋友,对孩子远远没我有耐心,可她的孩子上街都自己甩开腿跑,她还比我宝宝小1岁。”写到这里,这位母亲不由得悲叹——“这么胆小的宝宝,我该怎么办啊?”

  三岁的孩子不愿意独自去收银台交款是很正常的,成年人眼里的小事一桩,在幼儿眼里却是天大的挑战。如果父母希望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可以每次付款时领着孩子去收银台,先给孩子做示范,再找机会鼓励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主动交款,而不是一下子就把孩子推到陌生人面前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三岁的孩子上街喜欢牵着妈妈的手也是很正常的,甚至值得表扬,说明这个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三岁幼儿还不能够应对四周繁杂的环境、必须依靠父母保障人身安全。那个朋友的两岁幼儿在街上乱跑,其实很危险。

  由此看来,这位母亲的伤心显得有些小题大做。细细问一问,原来是孩子的爸爸比较内向,这是妈妈对丈夫最大的不满意,爸爸也不喜欢自己的内向性格,因此夫妻双方都非常期望女儿性子开朗大方。谁知遗传基因并不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孩子还是像爸爸,内向、拘束、腼腆。妈妈不愿意接受丈夫的性格,转而试图塑造女儿,甚至问“大人我改变不了,孩子我难道也得无条件地包容吗?”

  让我们想一想这个孩子的处境:妈妈对自己不满意,爸爸也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什么呢?自己天生的、遗传的性格,是自己无法改变的——起码在三岁这个年纪是没有能力改变的。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她会多么地自卑啊!每天生活在父母对自己不满的紧张气氛和压迫感中,她还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吗?但愿她永远不知道妈妈说过——“说实话,如果孩子长大后真的不是一个大方开朗的孩子,我会失望,虽然我是那么的爱她。”这种不现实的期待和失望足以摧毁一个孩子。

  不知从何时起,在某些父母眼中,内向变成了一种缺点。人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世界才丰富多彩,人际结构才稳定平和。内向的人自有沉静、安稳、含蓄的优势,外向的人则可能由于浮躁、张扬而遭受挫折。但是一些家长不能够辩证地看待性格差异,急着把内向型格的弱势与外向型格的强势相比,害怕自己内向的孩子会在竞争中“吃亏”。

  这属于典型的父母内心中的恐惧在作怪。作为家长,如果你有藏而不露的内心恐惧,你的孩子肯定会受到影响。小孩子尚不能够探测出你到底害怕什么,但是他们能够准确地察觉到你什么时候不高兴了、烦躁了,你的呼吸急促了,你的脸色难看了。当你发怒和焦虑的时候,就是你深埋心底的恐惧趁机在兴风作浪。

  这些恐惧是些什么东西呢?就是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的自身缺憾,家人(尤其是配偶)身上令我们感到不满、厌烦却又无能为力的缺点,以及生活中的挫折经历给我们留下的屈辱和遗憾,还有面对未知和未来所产生的焦虑和担忧。心理学大师荣格将这些统称为我们内心的“阴影”,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荣格说,“所有的潜意识都会得到投射。”我们会把内心的阴影投射到周围的人身上,就像把一个影像投射到一只屏幕上一样。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理想的屏幕。我们不愿意挑战自己内心的阴影,但是却渴望迎头痛击投射到我们身外的缺陷,因为这样做比较安全。把自己想抛弃的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之后,父母便开始向那些阴影宣战。他们对自己不满,却没有勇气面对;他们对配偶不满、企图改变对方,但是没有成功;他们在生活中受了委屈,却无力反抗;于是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当作敌人,力求取得胜利。

  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受伤最严重的,恰恰是无辜的孩子,而且这种伤痛往往伴随他们一辈子。

  有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追求完美的人很难快乐。”理智、成熟的人能够冷静地接受现实、积极地寻找平衡,对人生不求全责备。然而,一些家长却难以接受自己孩子的个性,总希望孩子完美无缺。事实上,那些看着孩子不顺眼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评价就很低。他们真正不能容忍的,还是自己(或者配偶)身上的“毛病”;他们力图修正的,是自己某些不堪回首的经历;他们竭力要在孩子身上弥补和实现的,是自己未竟的心愿。

  其实,通过努力,这些父母能够改变自己的处境和现状。但是改变自己太痛苦了,人们本能地回避这一条路,而更希望在孩子身上塑造一个“改良”的、“完美”的自我,往往还冠冕堂皇地打着“严格要求、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孩子是无辜的,也是无助的,他无法反抗父母,只有折磨自己,以图取悦父母。不幸的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人,也很难对孩子满意。孩子生活在批评、指责、自我否定之中,在父母制定的难以企及的高标准面前,感到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还怎么能够成长呢?

  孩子最需要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呢?100%的、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尊重他们的个性以及他们自身成长发展的轨道。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是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是奠定一生幸福的坚实地基。

  大部分幼儿的一些表现——扔东西、抢玩具、淘气贪玩、认生害羞、哭闹耍赖、反抗父母,等等,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状态,只需父母宽厚的包容、耐心的引导,孩子会慢慢懂得道理,并且在“错误”中成熟成长。但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一些不如意表现如临大敌、拼命纠正,担心“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得了…”甚至由于害怕丢面子、被人当作无能失败的家长,而不惜牺牲孩子的自尊。父母最好先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寻找这种不安全感的来源,再审视所惧怕的后果是否就是孩子的必然现实。人的性格会随着生活经历的丰富而产生变化,经常有妈妈感叹“成为母亲改变了我的一生!”更何况一个三岁的孩子?因为孩子的一次行为而过分担忧她的未来、甚至给她贴上性格标签,是不是显得有些荒唐?

  下一次孩子的某些行为或特点让你不满意、担忧焦虑、下不来台以至勃然大怒时,先别急着对孩子发泄,而是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

  你是对谁不满意呢?你为什么这么焦虑这么担心呢?尤其当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收效,想一想这些期望是否现实?是孩子能够达到的要求吗?符合幼儿成长的规律吗?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吗?是孩子使你失望了还是你自己造成了失望?

  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答案就在你手中。,你可以看看这效果

幼儿敏感期

8.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各种敏感期

何谓敏感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后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 
那是因为自然有赋予正在发育成长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中的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 “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称。后来,蒙台梭利在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掌握九大敏感期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 

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语言敏感期应对策略 :
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秩序敏感期应对策略:
尽量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当原有秩序被打破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帮助孩子恢复原有秩序。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您可以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感官敏感期应对策略:
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应对策略:
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探究那些细微的事物,尽量不要打断孩子。

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亦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动作敏感期应对策略: 
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社会规范敏感期应对策略:
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

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书写阅读敏感期应对策略:
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如果父母能陪孩子一起读书写字就更好了。

文化敏感期(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文化敏感期应对策略: 
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与孩子共同探究相互交流。

 总之,处在敏感期的孩子是受到生命本能的召唤、被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的,父母应顺应自然规律,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各个敏感期的智能发育目标。这就要求父母平时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特点,准确判断孩子所处的敏感期类型,及时采取相应策略。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明智的父母会利用好这股有效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